一般人認為,感覺就是指視覺、聽覺、嗅覺及味覺,但事實上,人類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感覺卻是觸覺、前庭平衡覺及動覺。所謂“觸覺”,是指人通過全身皮膚上的神經細胞來接收外界的溫度、濕度、壓力、痛癢及物體質感等刺激。“前庭平衡覺”是利用內耳的三個半規管與耳石來偵測地球引力,進而控制頭部在空間的方位,以對抗地心引力而保持身體的平衡。“動覺”是通過肌肉、肌腱及關節面周圍的神經接收器,使個體在骨骼肌收縮或伸張、關節彎曲或伸直、關節面拉大或壓縮時,能了解肢體的位置與動態。
各種感覺刺激有其專有的神經系統負責接收及傳送,各處傳來的感覺會在脊椎與腦相接處的腦干部位進行適當的組織和整合。這樣,中樞神經系統的各部位才能整體工作,使個體能順利地與環境接觸并感到滿足,這就是“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學說認為,感覺刺激是活化神經細胞、引發神經傳導及神經動作的能源。簡單地講,對于腦來說,感覺刺激就如同食物對于身體一樣重要。所以孩子的腦如果缺乏感覺刺激的輸入,將無法正常發展。然而腦固然需要感覺刺激的不斷輸入,但正如食物一樣,人體必需要有能力吸收,才能對人體有所幫助。所以,腦部除了需要感覺刺激的輸入外,還需要感覺統合功能正常,才能發揮功效。
感覺(sensation)是刺激帶給個體的客觀印象。當感覺通過神經系統傳到腦部時,腦以過去的經驗辨別,使客觀的感覺附上主觀的色彩,成為知覺(perception)。例如:剝橘子皮的時候,視覺讓我們知道橘子是黃色的、圓形的;觸覺使我們知道它有粗糙的外皮和多汁的果肉;嗅覺告訴我們它有芬芳的氣味;味覺讓我們知道它是酸酸甜甜的;當用手掂它的重量時,動覺告訴我們它的輕重。綜合這些客觀的感覺,才能形成對橘子的整體的主觀知覺。通過這樣的認知,孩子知道橘子可當球玩,因為它是圓圓的;因為它重重的,扔擲時能發泄怒氣;因為它多汁可口,可用來解渴。因此,孩子以后看到電視或圖畫上的橘子可能會垂涎三尺,要求媽媽買給他吃;但是,當孩子看到同樣是圓形、黃色的球時,卻不會有同樣的反應。這就是感覺統合的功勞。 |